MAS接受腔相信很多患者都不知道,它的全名是马罗解剖学接受腔(Marlo Anatomical Socket),其实MAS早已在国外临床应用,但在国内却很少应用于临床,大家不了解也很正常。
接受腔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残肢,包容残肢的软组织,是假肢和人体下肢残肢,连接在一起形成人体机械的界面。 将人体残肢的作用力传递到假肢 的远端位,达到残肢控制假肢的站立、行走的运动功能。 通过接受腔口形不同结构形状,起到假肢和残肢的连接和悬吊作用。 通过接受腔不同形状,在符合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残肢在接受腔内的合理承重部位,起到支撑和承受体重作用。 通过残肢与接受腔的连接,使截肢者感到残肢与假肢有良好的一体感。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讲解一下新型优良的大腿接受腔MAS,他是由墨西哥一位叫Marlo Ortiz的假肢制作师发明。目前大腿假肢接受腔按生物力学主要分为a.四边形,b.坐骨包容形,c.马罗解剖学接受腔即MAS。那么MAS相比于其他类型接受腔有什么优势呢?
(1)改善步态:不产生外展;
(2)优良的装饰效果:其后壁缘较低,接受腔与肢体间无缝隙;
(3)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其前后壁低于坐骨水平面,使大腿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结构特点:
MAS在口型圈边缘线的设计方面与传统方案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接受腔设计中,口型圈边缘的范围包含了部分臀大肌。而在MAS设计中,接受腔后侧的高度降低至臀沟处,臀大肌得到释放。这将有利于改善假肢外观,而臀部肌群也失去了支撑。接受腔应用这种外形后,我们发现坐骨结节与部分坐骨支很容易包含在腔中,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也不受到约束。
MAS不仅仅是口型圈后侧边缘线的高度降低了,口型圈前侧盒内侧的边缘线高度也降低至骨平面下,这将为患者提供更大范围的运动度和舒适度。而且,包含在接受腔内的矌绳肌腱也将与接受腔外侧壁配合得更加紧密。
最终,口型圈边缘线的高度还是要根据患者的残肢外形来确定。从假肢的后方我们可以看到,假肢外观得到很大的改善,臀部肌群也获得了释放。这种接受腔口型圈边缘线非常低,改善了坐骨的包容性,并控制股骨保持在更加内收的位置,更加接近健侧的内收角度,为良好的功能步态打下基础。
MAS前侧形状类似于坐骨承重式接受腔,而后侧则修改为更加接近于坐骨结节后部的形状,对于重要的M-L径的确定,则需要以骼前上棘与长收肌之间的距离作为参考。
MAS坐骨支的角度也需要重点考虑。坐骨结节,部分坐骨支以及坐骨支的内侧部分都应包容于接受腔的坐骨圈内。在坐骨下方,接受腔的内侧,通过矌绳肌的收缩来控制接受腔的稳定。
尽管传统的坐骨包容接受腔口型圈边缘线都高于坐骨平面,但具体高度的确定还是因人而异。MAS则在此基础上降低了内侧的高度,避免压迫坐骨支,同时在坐骨下方,接受腔后壁的压力为臀部肌群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接受腔的前外侧部分的形状对于患者控制接受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当符合患者残肢本身的形状,同时这也有利于美化外观。
装配效果:
这种接受腔设计基于坐骨包容式接受腔的几个重要特点之上。接受腔的坐骨包容部分更加靠内侧,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则由接受腔的外侧来控制。由此表明,接受腔的前侧可以保持完全免压。患者可以不受接受腔的约束,最大限度的屈曲髋关节。所以,在一些活动中,特别是需要较大髋关节屈曲角度的活动,髋关节可以自由屈曲,并且根据每个患者的残肢长盒髋关节的屈曲角度,髋关节可以自由外旋。如开车,坐沙发,坐椅子,下蹲穿戴MAS比穿戴其它各类接受腔的截肢者都要感觉到更舒适。
MAS的坐骨包容部分可以帮助患者很好的控制残肢,有利于保持身体稳定。装配这种接受腔,功能步态也同样得到了改进。步幅较小,假肢没有旋转,身体也没有侧弯的动作,重心的横向位移减到最低。患者行走时,臀部看起来也很正常。不会像其它接受腔一样突起一块,不会把裤子磨穿。所以很难看出与正常步态有何区别。
MAS有别于传统的坐骨包容接受腔之处还在于接受腔的坐骨包容部分前移,以便包容坐骨支内侧。由于MAS没有坐骨承重平台。包裹坐骨支内侧也并不是承重部分。所以,患者不会感觉到坐骨处受到过大的压力。虽然MAS没有类似的坐骨承重平台,但它有一个准流体静力式的承重结构,而且产生的合力也将帮助患者控制接受腔。
另外,对于一些注重外观的女性患者,装配这种假肢接受腔后,由于接受腔口型边缘较低,所以很难发现在臀大肌处有明显推挤,满足了她们对假肢人性化,美观化的要求。
由于MAS接受腔测量、制作比较复杂,国内很少有假肢技师掌握这种接受腔的制作方法,所以目前国内的患者大部分还是使用四边形,坐骨包容,坐骨承重接受腔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