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的斜颈是指新生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和颌的不对称畸形,头侧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头颈活动不利的一组病症。
本病诊断比较容易,小儿出生后数日至满月后在颈部能看见或触摸到,在胸锁乳头上部,中部或者下部肌性肿块,伴头颈倾斜畸形,即可确诊。
临床表现:
1、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除上述主要表现外,本症尚可合并先天性髋臼脱位及颈椎其他畸形。
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
1、对于半岁以内的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一旦作出诊断,应尽早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局部热敷、按摩、卧床固定、手法牵引、支具矫正等。
卧床固定:患儿卧床时,取仰卧位,用小砂袋固定头部于脸面部向患侧,枕部向健侧。亦可使用专用的斜颈枕。
2、对于1岁以上患儿轻度斜颈矫正,日常生活中姿势不正确,纠正姿势 ,斜颈手术后的固定保护可使用小儿颈部软护托。
3、1岁以上患儿中轻度先天性斜颈及重度斜颈术前、术后矫正,可使用JM227斜颈矫正矫形器。该矫形器是用高温塑料板材在患者头、颈部的石膏模型上模塑成型,一般分前后两片。该矫形器能较好的限制颈椎的屈伸,侧屈和旋转,并将头固定于过往矫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