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国第五次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未来将基本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了残疾人基本福利补贴的制度框架,使2000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将从中受益。此外,还将1000万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9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等。
中国残联理事长鲁勇在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康复工程、残疾人教育和推进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推进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托底补短:“为1350万(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为40万人次的(残疾)儿童减免了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费用,为420多万人次(残疾)人提供了托养照料服务,五年发放器具665.5万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残疾人)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稳步推进。为残疾考生参加普通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提供便利。五年间,45000多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加强村镇无障碍设施指导意见,城乡无障碍水平进一步提高,铁路、民航、银行、公共服务设施等无障碍服务明显加强,并为67.5万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鲁勇指出,中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幅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基层服务残疾人的综合能力。鲁勇说:“创造更加浓厚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如期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有效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服务的两个覆盖面,让残疾人精神生活更有寄托、融入社会更有尊严,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会议还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着力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重点人群。中国国务委员王勇在会议上强调,要对贫困残疾人精准施策,根据残疾人的自身条件,进行分类扶贫。王勇说:“有劳动能力的实行‘造血’扶贫,通过实施小额贴息贷款、扶贫基地辐射带动、资产收益扶贫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支持和鼓励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脱贫)。对暂时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输血’式扶贫,强化他们社会保障的扶贫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这些特殊困难家庭的残疾人需要采取‘供血’式扶贫,将其纳入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的范围,做好托底兜底的保障。”
会议同时对“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顶层设计、填补残疾人公共服务短板、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等方面作出了相关部署。